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大宏图·“县”在启航】贵州镇远:“全产业链”下好富民产业棋 “绿水青山”扮靓宜居宜游城_开云app官网入口-kaiyun官方安卓网站-kaiyun登录官网
kaiyun登录官网

产品展示

开云app官网入口 开云app官网入口

0716-8413588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枣林铺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展示

【大宏图·“县”在启航】贵州镇远:“全产业链”下好富民产业棋 “绿水青山”扮靓宜居宜游城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黔东南2月28日消息“以前想,养一头牛能赚5000元,养200头牛就知足了。”在存栏1000多头牛的养殖基地里,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养牛大户”向星屿笑着说。

  镇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牛吃的是生态牧草,喝的是山泉水。现在,向星屿的目标不再是“200头牛”了,而是凭着一股“牛脾气”,带领乡亲们踏上养牛致富路。

  向星屿的返乡创业,只是镇远这座千年古城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缩影。近些年,在坚持推进“文化旅游强县”战略的同时,镇远正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吃‘旅游饭’到吃‘产业饭’,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高质量发展,保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我们很有信心。”镇远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仕根说。

  黔东武陵山区的绵绵春雨如约而至,山脚下是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圈舍内,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

  “我们这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年均气温16.6℃,非常适宜肉牛喜寒不耐热的习性。”向星屿介绍说。

  向星屿是镇远江古镇白果村人,年轻时曾养过羊,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后因市场原因放弃养羊外出务工。2010年,向星屿看到家乡正在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便向县里提出了发展肉牛产业的想法,决定返乡创业。

  从2013年养第一批牛,2015年建第二个养殖场,2017年成立镇远县兴农肉牛发展有限公司……这些年,向星屿一步一个脚印,带动群众参与养牛和相关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添足了“牛劲儿”。

  “养牛产生的粪便我们从来没有外排,都施在种植的牧草地里,促进它们生长。这样不仅降低了老百姓的种植成本,成熟以后的牧草又能成为喂养肉牛的饲料。”向星屿介绍道。

  通过这种“草畜配套”的方式,向星屿带领公司逐渐形成“牧草种植—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牧草种植”的现代山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这一模式不仅让村庄环境变美,还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就业,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比起大伙称他为致富带头人,向星屿更喜欢称自己为“养牛人”。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养殖场里,有空就围着牛舍走走,思考怎么样把自己的肉牛产业做活做大。

  为了把最新鲜的牛肉第一时间送给消费者,2017年向星屿在镇远县城开了一家以牛肉制品为特色的饭店。“有基地的餐馆”标语在饭店里十分醒目。吊龙、上脑、牛腩……牛肉按不同的部位销售,每头牛能多卖出1万元左右。目前,向星屿还着手新建冷链配套设施,并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将牛肉销往全国各地。

  在镇远,以向星屿为代表的“养牛大户”在逐步探索中不断壮大,县里也围绕牛产业做起文章。2022年,镇远县将肉牛养殖确定为主导产业,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引擎”打造全产业链条。

  “我们通过引导全县80余户肉牛养殖大户成立联合社,集资创办镇远‘小牛超市’,目前可为农户和联合社成员每年提供4000头良种犊牛和繁殖母牛,着力解决买牛难、买牛贵、品种差等瓶颈问题,构建起‘北繁—南养—东售’产销新格局。”镇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明说。

  “小牛超市”是肉牛联合社的牛犊中转基地。依托技术专家支持,“小牛超市”不仅帮助农户购买牛犊,还提供寄养服务,待牛犊适应新环境后再由买主拉回去饲养,而成品牛出栏时由联合社回收,统一销售。

  “之前,我们联合社成员委托‘小牛超市’订购了76头牛犊,为避免因长途运输造成牛犊水土不服,按约定由‘小牛超市’对这批牛犊代养15天。等成员来‘超市’拉牛时,看到牛犊膘肥体壮、皮毛油光,一直称赞不绝。”肉牛联合社理事吴佩月谈及此事,感触颇深。

  镇远“小牛超市”自创办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已为400余户农户提供3100头优质牛犊,户均养牛纯收入达到2.8万元,实现农户增收和联合社双赢。2022年,镇远肉牛产业创产值2.5亿元,带动农户2.1万多人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好政策扶持,全链条培育。下一步,镇远将在养殖、花卉、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力,全方面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势蓄能。”田明说。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镇远的牛产业,也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镇远积极探索,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这背后是一群为守护山水宝藏默默奉献的人。

  “脚下这些路都是我们踩出来的。”今年59岁的镇远县大地乡护林员张著文指着脚下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说。22年来,他迎着山林晨曦,踏着夕阳余晖,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林区的山坳之间,开展林区巡护工作。

  “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巡山,检查森林防火和林木采伐等情况。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全靠两条腿步行三四十公里,有时候连日阴雨,巡山的道路就会格外泥泞,不过习惯了就好。”张著文笑着说。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22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崎岖的山路间,张著文和他的同事们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守护着林间每一棵树木……

  如今的镇远森林覆盖率达62.79%,森林面积195.9万亩,群山叠翠,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黔贵山中,舞阳河旁,镇远县城矗立其间。四周皆山,河水以“S”形穿城而过,让这座古城成为秀美的“水上公园”。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小时候就常在河边玩耍,对这条河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从事护河工作,每天抬头就能看见家乡的美丽风光,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护河员徐金权开心地说。

  2012年,徐金权被分配到河面打捞组。无论寒冬酷暑、白天黑夜,徐金权每天都要在几万平方米的水域里从事打捞工作,这一干就是11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容师”。

  为了确保河道沿线良好的环境,徐金权还经常主动上岸巡查。一个铁锹,一把扫把,便是他的工具。

  “现在随着政府的治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慢慢提高了,我们现在已经很少会打捞到漂浮物了。”徐金权说。

  呵护一河清水,助推生态建设。“目前镇远正大力推行‘河长制’,精心制定河道管护以及巡查督查各项规章制度,全方面开展河道堤岸养护,维护两岸生态环境。”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镇远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婵说。

  “我制作的龙舟色彩不一、造型各异,对应着镇远的八条街,青龙代表周大街、黄龙代表兴中街、红龙代表顺城街……”每每提及自己的作品,74岁的镇远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皇安东眼里就有光在闪动。

  “镇远赛龙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央广网发 吴贤和 摄)

  镇远素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赛龙舟的看点在龙舟,而龙舟的重点在龙头。

  皇安东从小就住在河边,他的一生和赛龙舟紧密相连。小时候,皇安东喜欢看别人划,长大一点就去划龙舟了,甚至“不吃饭也要划”。直到49岁,他爱上了龙头雕刻,没想到,一雕已是20多年。

  “龙头雕刻非常讲究,既要选好木料,又要因材造型,而且对雕工要求很高,经我手制作的龙头有多少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只要我还能做,我就会一直做下去……”皇安东将雕刻龙头的复杂过程娓娓道来。

  以水为魂、因水而生。镇远赛龙舟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县民众参与的体育运动和民族文化活动盛会,更上升为镇远的文化符号。

  “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基因和外在的精神标识。”皇安东和记者说,自己有一个心愿,希望在镇远能建一个赛龙舟文化展示馆,把自己雕的龙头及镇远所有龙舟文化的实物都存放在展馆中展示,让市民、游客能领略镇远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镇远,文化自信和产业融合,不仅体现在端午赛龙舟、元宵龙灯会等传统民俗文化上,还印刻在当地对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之中。”镇远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华说。

  漫步在镇远古城,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斑驳的砖墙无不透露出悠久的历史气息。路边随处可见的文创商店不禁引人驻足观看。

  在一家名为“楚溪头镇远古城体验店”的文创店中,包含镇远元素的文化旅游服务产品有书籍、书包、拖鞋、抱枕、笔记本等10余种类别。商店老板表示,销量最好的时候店里文创产品年收入达20万元。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股清流,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激发镇远旅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潜力。”镇远县文产办工作人员介绍说。

  与此同时,镇远还将景区文创与民宿、商业等结合起来,丰富产品体系和业态,打造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县城。

  不久前入驻镇远的一家文创民宿里,龙舟、木偶、壁画、梳妆台、枕头……客栈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布着独特的文化创意气息。

  “我就是奔着镇远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而来的,这里生态资源丰富,又有众多国家级旅游名片,发展前途肯定非常好。”民宿老板杨立红信心满满。

  以文化沉淀内涵,以产业促进旅游,让古城文化附加值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了镇远文化旅游的又一工作重心。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杨仕根表示,镇远将夯实共同富裕基础,让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有温度、百姓幸福更有质感,努力在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镇远实践路径中再上新台阶。

  我的家乡镇远,地处湘黔两省三地交界之处,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是一座历经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一处如临画境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一个让人放下浮躁、享受岁月静好的山水福地。

  家乡印象,是深深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仿佛昨日重现。还记得,小时候经常跟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家常,看看岸上鳞次栉比的屋檐、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河边悠然停靠的小船……如今,虽少了商业化的痕迹,却多了人文古迹的烙印,各种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古城独特的风格,任何一个人都为她的美而动容。

  时隔多年的今天,镇远已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我走在流光溢彩的古街、古巷、古码头,喜悦和自豪顿时涌上心头,不禁想起一副楹联:“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这是清光绪年间任镇远府知府的汪炳璈为镇远所作的。

  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赋予了这座古城独特的魅力,镇远人民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了这座古城的古色古香,“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等12张国家级旅游名片助力镇远实现了华丽蜕变。

  2023年春节期间,“我在镇远过年”春节系列活动中,镇远古城龙灯会火爆全城,展示了家乡文旅产业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不仅刷新了我对家乡文旅融合发展的认知,也提升了家乡“山水福地·千年镇远”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如果有时间,我会回到家乡,登石屏山看日出,沐古城洪荒万古光芒;攀万寿宫观夜景,揽舞水两岸仙境美景。感受古城温暖的灯光,体验恬静宜人的慢生活,感悟那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作者系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三届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