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市各大批发商业市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天几乎要走遍市场里的每一个摊位;他们的记忆力好像特别好,能清楚地记住100多个数据;他们每天都要纠结于块八毛的采价,还要对这一些数据进行分析。他们是市场信息员,被大家誉为市场里的“智多星”,每天不厌其烦地干着采价、整理数据、分析价格趋势的差事儿。
北京水屯市场位于本市北部,占地达600余亩,有封闭式交易大厅30余座,开放式交易大棚12栋,门面房1000余间,市场摊位出租率达95%以上,有市场经营商户1800余家,主要经营蔬菜、水果、粮油、肉蛋禽等100余大类、10余万个品种。
师清才是这个大市场的信息员之一,2005年开始负责市场采价工作。每天7时30分,师清才就开始在市场里开启徒步采价模式,1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采集70余个品种的蔬菜价格。“因为采价时间在早上,商户正忙着进菜、卸货,根本没有空儿搭理我。”师清才说,为了能从商户处获取数据,他要想办法和商户建立关系、交朋友。“我也没什么能给商户的,就是年轻力壮,那就从帮忙卸货开始吧。”师清才想到了这个法子。于是,他开始帮助一些规模较大、进货较忙的商户卸货,边卸货边和商户聊天儿,从中获取各类蔬菜价格的信息。
“一个摊位的价格不能代表整体价格,要确保价格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每类产品都要至少询问5到6个不同的商户,这样,每天至少要走访50个摊位。而且根据商品的变化,每天还要变换着商户采价。”师清才介绍自己每天采价的工作时说,看似在市场走一圈挺简单的,但这一圈跑下来得走5公里的路。
多摊位地询问价格是最基础的工作,但要是遇到商户合伙儿“压价”情况,就需要开动脑筋辨别采价的线岁的信息员刘通说,即使他这样健谈的老信息员,在与商户沟通中,也遇到过被商户集体“忽悠”的情况。
那是刘通刚到新发地市场工作的时候,早7时从市场北门开始,他一路向南,边走边和商户交谈当天的市场行情。一天,刘通问到一个商户的苦瓜价格时,商户随口说了一句“1块钱。”“我记得前一天的价格是1块8到2块之间,突然降到1块钱有些奇怪。”刘通说,他接着又问了几家旁边的商户,都说价格在1元至1.2元之间。遇到好脾气的商户,就会告诉刘通是因为菜量大了,价格降了;如遇到急性子的商户,则会反问刘通,你也不买,问这个干嘛?刘通想要跟商户聊聊采价的重要性,无奈很少有商户愿意听他“啰嗦”。
为化解这一尴尬,刘通经常和商户耐心沟通:“我们采集的数据是要进行网上公告的,如果价格报得比市场价低,采购商照此结账,您会赔钱;价格报得高了,产地看着这个价格往这儿拉菜,您的菜会滞销。价格的准确性很重要,需要我们相互信任和配合。”
“商户们在市场内做生意要交进门费,进门费和蔬菜报价有关。为减少进门费,商户们相互商量后,就会集体压低报价。但是,如果价格报得比市场价低了,采购商照此结账会赔钱;价格报高了,产地看着这个价格往这儿拉菜也会赔钱。”刘通说,只有将这些利害关系和商户沟通明白,得到商户们的理解,才能获取到真实的价格。
刘通在市场从事信息采集工作已有8年了,如今,他和很多商户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要把商户当作朋友,只有与商户真诚地沟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建立一个彼此信任的联系,才能让工作顺利开展。在大城市,蔬菜可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和社会问题,所以,价格的准确性特别重要。”刘通说。
信息员的工作除了要勤快、反应迅速,还需要有超强的记忆力。信息员采集的价格要向有关部委及市相关部门报送,相关部门要对数据来进行分析,以便为指导种植户生产作依据。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些部门会随时和信息员确认数据。
“有一天,都晚上8点多了,发改委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问我报送的苦瓜价格能否保证准确。那天苦瓜的价格突然上涨了2块钱,我很确定地回答他数据没问题,因为这个数据是自己采集的,所以一定会牢记于心。这不仅是一个数据,更是一种责任,所以必须要准确地记忆每一个数据。”岳各庄批发商业市场信息员贾玉霞和记者说,2000年刚开始从事市场信息采集工作时,别说记数据了,有些蔬菜和鱼类连品种都分不清,出去采价要带一张纸,采价一圈需要密密麻麻地记录二三百个数据,很让人头疼。
为了能更准确、快捷地记忆不一样的种类的数据,贾玉霞自己制订了一个表格,蔬菜、品种、最低价、最高价等项目分类清晰明确。“因为每天都要重复采集100多种蔬菜的价格,渐渐地,这些数字就像是用记忆面包印在脑子里一样。”贾玉霞说。
采集水产价格也同样是令贾玉霞头疼的事情,分不清鲈鱼、桂鱼、草鱼、鲤鱼等品种,商户也顾不上给她普及区分鱼类的方法,贾玉霞只得自己查资料,再到摊位前分辨。“草鱼是细长条,鲤鱼比较宽。最近,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淡水鱼的价格趋于平稳。鲤鱼、草鱼约每公斤11元,鲫鱼约每公斤13元。”如今,贾玉霞不但能准确地分辨出市场内各种常见的鱼类,还可以凭大脑清晰地记忆着不同鱼类的价格。
除要记忆这么多的数据外,作为一名女信息员,为工作还要多做一些准备。“女孩子都爱美,前年冬天,我买了件皮衣,穿着美美地去采价了。在采集水产价格时,正赶上他们卸货,一大块鱼血溅到我的新衣服上,当时还没注意,回到办公室同事提醒才发现,真的有些心疼。”贾玉霞说,为此,她专门买了一件黑色长衣服,在采价时穿,禁脏。
“您好,我是市场信息采集员,您这样的产品多少钱。”这是北京锦绣大地玉泉路粮油批发商业市场的信息员刘敬亮在刚开始作信息员时机械化的开场白。“当时刚刚毕业,从学校走向社会,面对并不熟悉的商户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刘敬亮回忆说。
“市农业局信息中心组织的各大市场信息员的会商与培训,是锻炼我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刚开始,我不敢在会上发言,但是你不说话别人就无从了解你们市场的情况,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发言。”刘敬亮说。通过会商这样的平台,能够得到一些对价格浮动的分析,刘敬亮会将这一些信息带给商户,并同商户一起,从产品的来源、质量聊到生意经。在与商户沟通的过程中,刘敬亮还会搜集商户的建议,“毕竟很多商户做粮油生意已经很多年了,他们对市场的了解比我有经验。有时候,我们会一起聊一聊最近的市场,分析价格浮动的原因,还会预测一下未来价格的走向。”刘敬亮说。
2007年5月,是刘敬亮印象最深的一段时间,随着豆油的价格突然大面积上涨,很多市民和团体组织开始大量采购,刘敬亮在采价时发现,很多商户的库房里都存满了豆油。对价格敏感的刘敬亮看此情况却显出了不安,如此大批量的存储,很可能在一阵购买热潮过后出现滞销的情况。
刘敬亮和商户交流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粮油消耗慢,储存时间长,不能只看一时的市场。一些商户听取了刘敬亮的建议,开始慢慢地减少进货量。此后,很多商户都愿意和刘敬亮聊价格预判的事儿,刘敬亮也很愿意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将实际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在保护商户利益的同时,更好地做好市场分析。”刘敬亮说。如今,因为对价格分析得比较深刻,刘敬亮已经被市农业局信息中心特聘为分析师。
在本市各大批发商业市场中,像师清才、刘通、贾玉霞、刘敬亮这样的市场信息员还有150余名,为了稳定市场供应,丰富北京人的菜篮子,他们奔跑在市场第一线。
- 上一篇: 超市鲈鱼15元2条男人一看品名让他大开眼界:不苟言笑忽悠人
- 下一篇: 张狂骑士团黄金海岸渔场解锁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