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营业务为黄羽肉鸡的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以及商品肉猪及肉鹅的养殖和销售。公司黄羽肉鸡养殖规模处于全国第二位,具有较完善的产业链以及较强的规模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之“A03 畜牧业”。
综观我国肉类生产,猪肉及禽肉为前两大产品,其生产关乎国计民生,对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2023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9,64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5,794万吨,占比为60.10%,较2016年比重下降4.46%;禽肉产量为2,563万吨,占比为26.58%,较2016年比重提升4.08%,以鸡肉为代表的禽肉市场占有率提升明显。为2016年-2023年我国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占比情况:
我国肉鸡的主要品类有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杂鸡等。黄羽肉鸡为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质肉鸡,其生长周期长,肉质紧实有韧性,味道鲜美口感好,更符合中式烹饪和饮食上的习惯,主要消费场景为家庭和中高端餐饮场所。由于我国各地菜系众多,饮食上的习惯各异,因此不一样的区域消费的黄羽肉鸡产品也呈现出极强的多样性,企业具有培育适合不一样的区域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品种的核心育种能力。
黄羽肉鸡养殖以“曾祖代种鸡——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商品代肉鸡”的多元代次繁育体系为基础,在全国各消费区域布局生产基地,主要通过合作养殖方式饲养商品代黄羽肉鸡,以活鸡、冰鲜鸡和冰冻品为最终产品。我国禽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下:
中国为全球第二大鸡肉消费国,但人均鸡肉消费量仍有逐步提升空间。根据美国农业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鸡肉国内消费量为1,453.50万吨,占全球鸡肉消费总量的比例为14.55%,仅次于同期美国1,787.40万吨的消费量。按人均消费数据计算,2022年国内鸡肉人均消费量为10.20㎏左右,与美国同期人均52.98㎏的鸡肉消费量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花了钱的人饮食营养度、健康度的关注日趋提升。鸡肉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营养优势以及相较于红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更能满足现代花了钱的人优化健康饮食结构的需求。因此,未来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仍有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统计,2015年至2021年,肉鸡年出栏1万只-3万只的养殖场数量由99,774户下降至58,028户,而肉鸡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数量由789户增长至1,792户,尾部产能逐渐退出,肉鸡出栏更多地往头部规模化企业集中。近年来,行业集中度在不断的提高,根本原因包括:①养殖端生物防疫能力、养殖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在持续提高,相比散户及中小养殖企业,规模化养殖企业在这样一些方面拥有总体优势;②养殖用地限制日趋严格,养殖环境治理成本慢慢的升高,因此个体或者小规模养殖户逐步选择退出,或者加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合作养殖体系。黄羽肉鸡行业的A股上市企业主要为温氏股份300498)、立华股份以及湘佳股份002982),根据上市公司披露数据计算,2018年温氏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合计肉鸡年销售量约10亿只,约占行业年出栏量的26%,至2023年,温氏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合计肉鸡年销售量超17亿只,市占率提升至48%左右。
黄羽肉鸡冰鲜屠宰转型速度与行业疫情影响及国家城市化进程有较强关联。受政策影响,活禽销售模式在向“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冷鲜上市”的模式转变,呈现为活禽和屠宰产品销售并存的局面。随市场消费的引导,花了钱的人冰鲜鸡等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一些头部养殖企业已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研发适合屠宰的黄羽肉鸡品种,建设冰鲜屠宰产能,逐渐向下游延伸至屠宰和食品加工业务,标准化、规模化水准不断提升。随着政策的推动以及广大消费者购买和食用便利性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屠宰、以冰鲜或冷冻产品进行销售将成为长期趋势。在此进程中,黄羽肉鸡的组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快速型占比下降,中速型占比增加,慢速型占比稳中有升,上市黄羽肉鸡的只鸡均重有所上升。
黄羽肉鸡的消费模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其调理品和预制菜市场也在成长中。根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报道,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将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黄羽肉鸡作为传统中餐的优质食材,家庭烹饪食用仍然是消费主渠道,加上黄羽肉鸡品种的地方性特征明显,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差异很大,因此研发标准化的黄羽肉鸡预制菜难度相对较大。2024年3月,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黄羽肉鸡预制菜的产品类别也更加清晰,为产业链的延伸指明了方向。
随着行业规范的落地,黄羽肉鸡预制菜产业门槛将同步提升,对优质安全食材的需求势必加大,利好黄羽肉鸡养殖龙头企业,而这些企业本身也有望在预制菜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共同拓宽黄羽肉鸡预制菜市场。
我国饲养的生猪品种以国外引进的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等品种为主,与有一定市场的我国本土地方猪品种,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第一大动物蛋白消费品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72,662万头,同比上升3.8%;猪肉产量5,794万吨,同比增长4.6%。截至2023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43,422万头,较上年期末下降4.05%;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连续多月回调,较上年期末下降5.65%。
报告期内,生猪行业存在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情况,受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年内猪粮比持续低于6:1,7月猪粮比击穿5:1。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当猪粮比价低于5: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生猪养殖企业普遍陷入深度亏损。
2023年,我国生猪价格呈现较明显波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生猪(外三元)生产资料价格来看,生猪价格从年初15.00元/千克低位震荡,直到7月底止跌回升,第三季度维持在16.00-17.00元/千克的年内相对高位,10月开始又进入下行区间,至12月底为14.40元/千克。
本轮猪周期自2021年进入下行期以来,相比以往周期呈现出如下的新特点:①受前期高猪价带来的投资推动和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拓宽的影响,行业内主要公司的负债率水平高于以往周期;②行业整体的亏损时间和亏损程度相比以往有所扩大;③生产效率的提升部分抵消了母猪存栏量降低的影响。
我国黄羽肉鸡和生猪养殖业主要包括散养和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又可分为自养模式和代养模式。散养模式主要是散养户利用自有劳动力和场地进行小规模养殖。该种模式主要以家庭为养殖单位,养殖量非常有限,疫病防治水平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抗周期波动能力弱。自养模式是由企业自建、管理和运营标准化养殖基地,整个养殖过程均在企业养殖基地内完成。该模式在土地利用率、生物安全性、养殖效率和环保处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相应的具备资金需求大、土地征用难、疫病风险集中等问题。代养模式下,养殖企业与养殖农户合作,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统一向农户提供鸡苗、仔猪、饲料、防疫、药品及养殖技术支持,农户从事标准化养殖,出栏产品由该企业以统一价格进行回收。目前,代养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目前公司在黄羽肉鸡及肉鹅业务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在生猪养殖业务中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
从历史数据来看,黄羽肉鸡和生猪价格受其生长周期、存栏量、饲料价格、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动,特别是供给端的变动:当价格较高时,养殖户/企业为增加盈利,进行补栏,由于畜禽产品有相对固定的生长周期,市场供应增加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其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仍然维持高位;但是随着出栏畜禽逐渐增加,市场供应增加最终将导致供过于求,畜禽价格回落;在畜禽价格回落至低点时,养殖户/企业出现亏损或微利状态,于是逐步减少养殖量,最终导致供不应求,畜禽价格再次进入上涨周期。黄羽肉鸡和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导致养殖行业利润率水平呈现周期性波动,突发性疫情(例如禽流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等)也可能打断或加剧上述周期性波动。
2019年,非洲猪瘟影响下猪肉紧缺,带来的替代性需求刺激了黄羽肉鸡价格抬升,行业产能大幅增加。黄羽肉鸡价格自2019年3月起上行,至2019年9月全国黄羽肉鸡出栏均价上涨至近6年以来价格峰值,第四季度快速回落。2020年至2021年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社会餐饮消费低迷,加之行业增量供给过剩,黄羽肉鸡市场行情低迷,总体处于周期中的相对低价区段,行业产能持续去化。进入2022年,二季度起周期景气度开始回暖,6月份淡季不淡,价格快速上行,三季度行情继续改善。2022年底,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开,酒店、团餐和旅游等聚集性消费有所回暖,同期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明显提升。加大了2023年上半年的供给,由于终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供需状态失衡,加上饲料价格高企,行业亏损严重。三季度传统消费旺季需求上升,行情明显回暖,进入四季度后又逐级回落。从全年看,黄羽肉鸡行情虽然仍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但下半年供需关系得到明显修复。为2020-2023年新牧网中速鸡价格指数:
生猪养殖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父母代种猪怀孕计算,到商品猪育成上市一般需要10个月,而若从祖代种猪怀孕计算,到商品猪育成上市则需要22个月。生猪价格的深度下跌及长期低位运行会导致父母代种猪的大量淘汰,从而延长市场供给恢复时间,拉长价格波动周期。
2018年底非洲猪瘟爆发,对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较疫情前大幅下滑,全国猪肉供应面临严峻挑战,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且持续处于高位。在各地政府猪肉保供政策推动和高猪价推动下,生猪养殖得以较快恢复,产能扩张迅速。2021年,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回升,生猪价格显著回落。2023年,生猪供给宽松造成生猪价格继续底部盘整。一方面,产能扩张带来的“时滞效应”短期内无法消化,新建产能在防疫、环保等方面投入较高,规模企业进而选择提升利用率以降低费用摊销水平,造成行业产能“退出难”,周期底部拉长;另一方面,大宗原料价格走高推升全行业养殖成本,行业亏损压力较大。部分资产负债率高、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出现现金流危机,甚至进入破产重整。2023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同比下降5.65%,连续多月环比下降,随着部分产能退出,母猪存栏可能继续下降,有助于逐步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
公司为黄羽肉鸡养殖龙头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湖南、江西、贵州、广西、云南、重庆等13个省及直辖市共设立75家控股子公司,其中一体化养鸡子公司25家,并根据各地消费习惯提供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黄羽肉鸡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含毛鸡、屠宰品及熟制品)4.57亿只,约占同期全国黄羽肉鸡出栏量的12.71%(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数据,2023年全国黄羽肉鸡的出栏量35.95亿只),公司出栏量及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在黄羽肉鸡育种和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国家禽白血病净化示范场”“国家肉鸡良种扩繁基地”“农业农村部华东优质禽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其中,“农业农村部华东优质禽育种重点实验室”为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共同创建,主攻方向为优质禽品种遗传改良与培育,配套生产技术研发,旨在通过产学研合作发挥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优势,有效提升区域间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此外,公司目前拥有“雪山鸡”、“花山鸡”和“苏禽黄”等优质肉鸡品种配套系以及“江南白鹅”肉鹅品种配套系,育种领域的领先优势为公司不断跨区域拓展市场空间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新公布的行业政策主要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畜牧业发展,提高我国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农产品供给,中央、国务院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发布“一号文件”,对支持畜牧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鼓励加快现代畜牧业加快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体系。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畜禽、水产养殖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要业务为黄羽肉鸡养殖、屠宰和销售,以及商品肉猪及肉鹅养殖和销售。本报告期,公司黄羽肉鸡业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87.63%。公司黄羽肉鸡业务已形成集种禽繁育、饲料加工、商品鸡养殖与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如所示: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为商品代黄羽肉鸡、商品肉猪以及肉鹅等畜禽产品。以黄羽肉鸡业务为例,公司大部分商品肉鸡由批发商经屠宰后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商超等终端销售给消费者,一部分由公司自建屠宰厂屠宰加工成冰鲜鸡和冰冻鸡肉产品后,经下游批发商、电商、商超进行线)销售。公司黄羽肉鸡业务板块除传统活禽销售模式外,正在向屠宰生鲜品、冰冻加工品销售转型。公司依托江苏立华食品积累的相对成熟的冰鲜鸡生产和销售经验,在湘潭、扬州、惠州、泰安、潍坊等一体化养鸡子公司所在地布局黄羽肉鸡屠宰产能,实现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核心区域市场的全覆盖,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小麦、豆粕等饲料原料以及药品疫苗,实行“本部集中采购,片区采购中心辅助”的采购模式。公司设立了由主管采购的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饲料生产相关人员组成的采购领导小组,根据各生产部门、饲料部和各药品仓库每月度采购需求,制定总采购计划和资金预算,交由总裁办公室审核,最终确定采购计划。公司采购部负责采购计划的实施,承担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统一采购工作。同时,为充分掌握各地原材料价格信息,公司成立了片区采购中心,由公司采购部统一管理。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业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在饲料原料采购上紧盯国内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势,在药品疫苗采购上采用集中投标方式,充分发挥了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并有效保证了采购产品的质量。
公司始终秉持“精诚合作、共同富裕”的企业精神,在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带动合作农户实现共同富裕。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及“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在各子公司所在地区吸引群众集聚于养殖产业链,推动当地标准化、规范化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步带动周边的运输等服务业发展,有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公司在黄羽肉鸡及肉鹅养殖业务上实行紧密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以黄羽肉鸡业务为例,公司负责品种繁育、种苗和饲料生产、药品疫苗等养殖物料采购,全程提供养鸡技术指导,并负责成品鸡回收与销售;合作农户负责提供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地、养殖设施和劳动力。合作农户接受公司委托养鸡,应同时加入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专业合作社。公司出资设立风险基金,所有权归合作社,以此承担大部分自然灾害或重大疫病风险造成的损失。合作社是农户自治组织,是公司与农户沟通交流的纽带与桥梁。当前合作社在合作养殖过程中主要负责风险基金管理、免疫及运输等辅助服务工作,随着农村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紧密合作形态也将继续深入,不断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司在“公司+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引入合作社这一新型农户自治组织,并支持、鼓励合作社在合作养殖中承担风险基金管理、组织农户互助自律等职能,在有效地调动农户提高生产成绩、进行诚信经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在合作养殖模式下所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合作社组织对公司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起到平衡与沟通作用;合作社作为国家大力鼓励的农民新型生产组织政策的积极响应与实际践行,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有利于推行我国农业生产在市场环境下走向“再合作”,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随着现代乡村建设对土地高效利用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政策对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的鼓励与引导,黄羽肉鸡养殖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在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核心模式的基础上,以多种合作方式建设“美丽牧场”型商品肉鸡养殖小区,全面推进全环控鸡舍,包括多层笼养和双层鸡舍的建设,推广散装料仓改造,在用地、环保、景观等方面完全契合现代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方向,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养殖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合作农户商品肉鸡的全程饲养更高效,有效提升了公司养殖效率,促进公司黄羽肉鸡产能增长,努力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公司商品肉猪饲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为主,即将农户集中在公司建设的大型养殖基地,公司对农户进行集中管理。公司负责提供猪舍、猪苗、饲料、药品疫苗等物料供应及销售环节的管理,并负责制定商品肉猪饲养环节所需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和技术标准。合作养殖农户负责提供劳动力,以及到公司指定地点领取物料、交付产品等所需要的费用。公司商品肉猪的养殖周期为160-200天左右。
公司生猪合作养殖的农户一般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养殖经验的家庭单位,同时要求责任心较强,服从公司统一管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基本流程如下:
“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所需猪场为公司统一建设的高标准、全自动化设备设施,有利于培养专业技术农户,提高养殖效率,保证了商品肉猪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同时,公司自建的商品肉猪养殖基地远离人群密集区域与其他商品肉猪养殖场所,且公司对农户进行封闭管理,能够有效隔离疫病传播。此外,公司对农户的养殖操作能够实时监控,极大地降低了农户违规养殖的风险,保障了资产安全。
随着养猪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也在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拓展,持续推进育种体系的建设,依托育种群-扩繁群-商品群的金字塔育种结构,结合场内自循环模式,在高性能和高健康度两方面发力改良种猪性能,选育优良种猪。公司先后在南京六合、连云港云台等地区规划育种基地,建设公猪站、核心场以及扩繁场,提高母猪存栏规模。此外,公司组建了以专业博士、硕士为核心的专业育种团队,拥有自主开发的育种软件以及配套的高标准育种硬件,从完善育种体系、提高种源质量、加强生物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公司自身育种能力。
公司商品肉鸡销售工作由公司营销部制定统一策略,各子公司销售部紧盯区域市场行情销售产品,公司的毛鸡销售主要通过各子公司的销售平台进行,公司大部分商品肉鸡由批发商经屠宰后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商超等终端销售给消费者,一部分由公司屠宰子公司自行屠宰加工成冰鲜鸡和冰冻鸡肉产品后,经下游批发商、电商、商超或公司经营的生鲜门店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公司商品猪销售工作由公司营销部统一管理,养猪公司销售部具体执行。商品猪直接销售给屠宰加工企业或通过批发商销售给屠宰加工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作农户数量7,088户,其中黄羽肉鸡业务合作农户数为6,750户,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合作农户数为250户,肉鹅养殖业务合作农户数为88户。各区域合作农户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分别为:华东区域55.45%,华南区域 26.69%,华中区域 10.69%,西南区域 7.17%。本报告期,公司黄羽肉鸡、生猪以及肉鹅合作农户结算总收入15.44亿元,同比增长13.33%。
公司分别于2021年8月13日、2023年12月13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为合作养殖农户提供担保的议案》,为配合推进公司合作农户发展政策,解决农户建设鸡舍等建设资金需求,促进公司与合作养殖农户长期合作,公司同意向合作养殖农户提供合计不超过人民币36,000万元的担保额度,即为合作养殖农户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担保。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向331名合作养殖农户(自然人)提供担保,担保余额为14,143.52万元,农户以其鸡舍抵押作为反担保。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存在逾期担保、涉及诉讼的担保及因担保被判决败诉而应承担的担保责任的情况。
公司深耕养殖业二十六年,专注主营业务,坚持稳健经营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形成了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优势和可追溯的管理体系、拥有互惠共赢的合作养殖模式、不断追求创新的技术优势、较强的信息化建设优势和日积月累的人才优势。具体如下:
公司在黄羽肉鸡业务上建立了集曾祖代、祖代与父母代种鸡繁育、饲料生产、商品代黄羽肉鸡养殖与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生猪养殖业务上也基本覆盖祖代与父母代种猪繁殖、商品代肉猪养殖、饲料生产等产业链,拥有纵向一体化经营优势。
相对于仅覆盖单一或部分生产环节的畜禽养殖企业,公司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增强公司应对市场波动与风险的能力。通过有效整合分散的肉鸡生产环节,公司能够根据当前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及对市场供求变化的预测,适度、及时调节存栏种鸡、商品代雏鸡、种蛋、饲料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出数量,通过统筹安排减弱了商品代肉鸡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所造成的不利冲击。
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增强公司异地扩张能力。由于黄羽鸡种蛋、苗鸡运输及农户发展具有较强的覆盖半径要求,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下,成熟子公司能够通过就近输送种蛋、苗鸡及饲料的方式,带动新设子公司尽快发展农户及占据市场,有助于缩短新设子公司投资回收期,实现产能的快速异地扩张。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助于公司搭建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有利于公司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公司针对不同业务,在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合作养殖模式,其中黄羽肉鸡养殖业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生猪业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在合作养殖过程中严格执行“八统一”的农户管理模式,即“统一鸡场规划、统一供应苗鸡、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统一产品销售”。一方面,“八统一”的农户管理模式使公司能够对一体化养殖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控制苗鸡、饲料、药品及疫苗等物料的使用以及养殖全过程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在“八统一”的农户管理模式下,公司能够及时调整农户养殖规模与品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公司通过农户结算管理等机制,保证了农户能够获得与其养殖能力、劳动投入相匹配的养殖收入,有效地激发了合作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与责任心,确保合作双方切实关注产品质量。
公司在黄羽肉鸡养殖业务上所采用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同时凸显合作社在合作养殖中的纽带作用,对公司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起到平衡作用,是对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鼓励农民新型生产组织政策的积极响应与实际践行,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有利于推行我国农业生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走向“再合作”。
公司通过自建商品肉猪养殖基地,对参与商品肉猪合作养殖的农户进行统一、集中封闭管理,有利于公司提高养殖效率,同时保证了公司商品肉猪产品质量。公司根据农户养殖成绩,向农户支付与其养殖能力、人力劳动相匹配的养殖收入。由于农户不承担商品肉猪养殖的市场风险,该模式提高了农户参与合作养殖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同时,该模式也降低了农户合作养殖过程中的违规风险,最终达到公司与农户的共赢。
随着现代乡村建设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公司在商品肉鸡养殖环节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在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核心模式的基础上,以多种合作方式建设“美丽牧场”型商品肉鸡养殖小区,在用地、环保、景观等方面完全契合现代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方向,并有力地促进公司黄羽肉鸡产能的增长。
黄羽肉鸡品种多样,其消费的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为满足各个区域对不同品种优质黄羽肉鸡的需求,公司在育种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第二育种基地在广西柳州建成并全面投产,该基地占地120亩,将致力于华南、西南区域特色黄羽肉鸡品种研发培育;第三育种基地于江苏扬州建成并投产,该基地占地200亩,将主要布局快速类肉鸡品种研发,为屠宰加工板块储备更多品种。目前公司自主培育雪山系列、天目系列、“优”系列、花山系列、快大系列和功能系列种鸡,共计20余个肉鸡品种(配套系),基本可以覆盖我国黄羽肉鸡市场中长期发展的各类需求。近年来公司继续深入品种需求调研,加强各区域的优势品种布局,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基础。育种智慧管理系统和液相基因芯片“立华液芯2023”均已开发完成,进入试用阶段,育种效率有效提升,育种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疾病防控领域,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种源疾病净化为核心战略,2023年,鸡白痢作为净化重点,有效支撑了大生产,并为创建白痢净化国家示范场打下基础。公司正在构建一套全面、高效的重大流行疾病主动监测防控体系,准确把握疫病的流行动态。对流感疫苗、磺胺类药物建立抗原含量、药代动力学质量评估方法,为疫苗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通过养殖环境、病毒病的综合防控,肉鹅疾病防控取得较大突破,上市率同比提升5%-8%。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8,005.41万元。申报知识产权16项,含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知识产权授权15项,含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1件;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81件,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58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围绕提质增效开展信息化工作,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养殖等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软件开发、物联网自研、大数据分析、IDC运维四大领域加速提升公司数智化水平。在智能化软件开发领域,公司信息管理部着力于各领域的场景赋能,例如农户通过软件远程操作事务,客户通过手机应用完成线上下单结算等,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实现关键业务信息化覆盖。在物联网领域,持续优化和推广自研设备,进行外采设备替代,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同时在设备预警方面更加注重稳妥性,确保经营生产安全稳定进行。在大数据应用领域,公司主要围绕数据中台建设各业务板块数据分析看板,数据分析性能较传统方式明显提升,大大提升了精准化管理水平;在 IDC运维方面,公司构建了半自动化的数据中心运维平台,运维效率提高一倍有余,提升公司整体信息化管理效率。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通过“外引内育”的方式进行人才储备,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鸡、猪、鹅、生鲜等各业务板块、各职能线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既拥有具备丰富理论知识与操作经验的管理及研发团队,又拥有大批专业从事某一生产环节的生产管理人员及熟练技术工人。公司每年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和外部人才,大部分是农业类高等院校毕业,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同时,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拓宽与非农院校的合作,以丰富员工构成,提升组织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培养模式,从应届生的带教计划、在职员工的技能再造,到管理人员领导力的提升,多途径、多模式赋能员工,挖掘潜力、创造价值。公司一直秉持“合适的人才配合适的岗位”的用人观,具有人尽其才的土壤,依据职级、专业度等不同维度差异化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激励措施,健全长效激励机制,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吸引和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提高公司整体综合竞争力。
2023年,面对黄羽肉鸡及生猪低迷的市场行情,公司坚持稳健经营、稳中求进,锚定全年发展目标,多措并举强主业,提质增效谋发展,继续强化各项核心竞争力。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2023年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明显提升,业务经营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54亿元,同比增长6.28%;因主营产品市场行情拖累,实现归母净利润-4.37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36.65亿元,同比增长0.06%。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黄羽肉鸡市场行情整体低迷,但公司养鸡业务仍取得一定盈利。公司养鸡产业继续推进区域扩张战略,于广西省梧州市、重庆市涪陵区新设一体化养鸡子公司。公司全年销售肉鸡(含毛鸡、屠宰品及熟制品)4.57亿只,同比增长12.16%,养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34.54亿元,同比增长4.99%。受行情影响,公司商品鸡销售价格13.69元/公斤,同比下降 8.79%。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成绩保持较强竞争力,商品鸡上市率及上市均重等指标达近年来较高水平;同时,公司拟大力控制饲料成本,在采购端密切关注原料行情走势,期现结合把握采购节奏;优化饲料配方,积极使用地产原料和进口配额;叠加主原料价格年度内回落,报告期内公司斤鸡完全成本下降至6.8元以下。
报告期内,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猪价持续低迷,公司养猪板块亏损。公司2023年度销售肉猪85.51万头,同比增长51.51%。公司养猪产能布局为江苏、安徽以及山东等地,靠近传统生猪高价位消费市场,售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15.10元/公斤,同比下降26.56%。生产方面,公司生猪养殖团队继续在各个生产细分环节提质控本补短板,力求人效提升:强化生防工作标准化落地,全面开展线上视频巡检;优化场内人员结构,动态调整岗位配置;总结推广优秀猪场的生产工作经验。虽然阶段性疫病对年度生产产生一定影响,但公司复原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部分核心生产成绩(母猪生产性能以及肉猪的存活率、上市率等)保持在较高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成生猪产能约160万头,存栏能繁母猪约6万头,为后续出栏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开展下游黄羽鸡屠宰业务,积极稳妥推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以进一步增强公司对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的抵御能力。湘潭、扬州、惠州和泰安等地屠宰加工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潍坊、合肥等地屠宰加工项目正顺利推进中,预计将在2024年完成投产。目前各养鸡子公司通过地方超市、生鲜店等渠道积极开拓直达消费端的鲜品销售渠道;公司冰鲜销售团队通过与商超、新零售及电商等平台建立合作,开拓线上线下生鲜销售渠道。未来,公司将持续依托自有“花山鸡”、“雪山鸡”、“苏禽黄”等国家级黄羽肉鸡品种配套系,提升公司黄羽肉鸡生鲜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溢价,打通产业链,加快向屠宰和食品端的延伸,力求熨平鸡周期变化带来的行业波动影响,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养鹅业务板块表现突出,实现较高盈利,全年共销售商品鹅172.21万只,同比增长20.91%,鹅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同比增加27.41%。报告期内,公司苗鹅生产成本同比有明显进步,肉鹅成活率显著提升。公司自培的肉鹅品种“江南白鹅”生产性能良好,产蛋量在中型肉鹅中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常州市四季禽业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水禽核心育种场遴选(农办种[2024]1号)。同时,公司加快鹅育种基地布局,江苏淮安鹅育种基地项目于2023年开工建设,占地250余亩,将于2024年10月投产运行。
2023年度饲料原料行情剧烈波动,公司借助检测中心平台、饲料研发平台,全年开展研发试验百余项,有效应对上半年蛋白原料行情快速上涨行情,豆粕阶段性综合用量降到5%以下,推广无玉米、无豆粕配方,有效控制饲料成本。主要技术积累与应用情况有:细化季节营养标准,特别是应对夏季高温应激营养方案;增加小品种氨基酸应用,完善低蛋白平衡氨基酸配方模型;积极开发应用地产原料菜籽饼、花椒籽等;开展发酵饲料研发与推广应用;完善饲料颗粒质量标准,推广散装饲料应用等。
为提升养殖效率,同时适应肉鸡屠宰加工的要求,部分子公司建设了笼养商品鸡舍,在硬件及环控配置上都进行了大幅升级;推广散装料塔替代包装饲料,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劳动效率。随着养殖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应用的设备越来越多,公司成立设备运维组,对养殖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帮助合作农户排查改造存在的设备隐患,确保养殖生产安全。公司开展了多期环控技术培训班,大幅提升了基层管理人员及农户的环控技术水平。2023年公司已经初步建立起各品种黄羽鸡不同饲养阶段的生产性能数据库,为进一步精细化养殖和销售等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及对高品质畜禽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预计规模化、一体化的畜禽养殖将逐步取代散户饲养,成为畜禽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同时,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也将不断提升,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在国家相关扶植政策的鼓励下也将日益壮大,“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养殖模式也将实现迅速推广。鉴于此,公司将继续秉承“诚信、合作、创新、规范”的经营理念,践行“精诚合作、共同富裕”的企业精神,抓住我国消费升级、畜禽养殖行业产业化发展及农业生产模式转型的多重历史机遇,继续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创新合作养殖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公司在业务模式、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黄羽鸡、生猪等的养殖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并适时开展下游屠宰加工业务,以进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力,并最终将公司打造为一流的优质、安全食品供应商。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公司将保持定力,继续深耕、拓展主业。黄羽肉鸡养殖板块,公司将在稳定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加大对华南、西南及华中地区市场的开发力度,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致力于发展成为全国布局的黄羽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同时,公司将重点关注黄羽肉鸡销售模式的转型,加快下游黄羽肉鸡屠宰业务的发展,在人才储备、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大客户开发方面加大投入,积极稳妥推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并进一步建立和扩大熟食加工产能。
在生猪养殖业务板块,公司将在现有生猪养殖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摸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生猪养殖业务模式,优化养殖技术体系,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猪供应商,公司计划到2025年形成年出栏商品猪200万头以上的产能规模。
公司将依托“农业农村部华东优质禽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主攻优质禽品种遗传改良与培育,配套生产技术研发,旨在通过产学研合作发挥应用研究、产业化方面优势,有效提升区域间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大育种、饲料、疫病防治、生鲜加工等关键技术环节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投入,在充分发挥公司现有技术及模式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黄羽肉鸡育种体系、疫病防治及动物保健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最终成为国内技术全面领先的畜牧业养殖企业。此外,公司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畜禽养殖行业优秀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吸收、改进行业先进技术,保持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公司将坚持贯彻“合适人才配合适岗位”的人才观,持续完善员工招聘、培养及内部激励机制,结合畜禽养殖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成熟、高效、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将继续推进与主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合作培养项目,引进高层次畜禽养殖及兽医专业、遗传育种等技术人才,不断完善员工年龄、知识及专业结构,为公司业务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将在当前定期、不定期岗位培训、子公司及相关岗位间轮岗等现有人才培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内部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公司员工技术水平与整体素质,保持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人才激励方面,利用股权激励等方式搭建中长期人才激励机制,持续优化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员工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公司将充分发挥现有业务模式的创新性与先进性,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各生产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同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实际生产情况,持续完善公司业务扩张模式,继续保持公司业务快速异地复制的竞争优势。
同时,公司将继续强化本部相关职能部门对子公司对应条线的指导、监督及管理能力建设,对公司整体业务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公司内外部资源的高效统一整合。
公司的“雪山鸡”、“苏禽黄”、“花山鸡”、“江南白鹅”分别是黄羽肉鸡和肉鹅行业中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国家优质畜禽品种,公司正在围绕这些优质品种,通过与商超、电商平台合作,以及建立自己的线上平台,打造终端消费品牌;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完善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客户信赖度,以稳固和提高区域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溢价,提升生鲜品利润率,为众多购买的人提供值得信赖的安全、高品质的品牌畜禽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销售产品主要是活禽,其产品的市场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将有可能出现波动或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的风险。
玉米、豆粕、小麦等为公司黄羽肉鸡及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如果玉米、豆粕、小麦等饲料原料因国内外种植面积变化、自然条件等导致产量波动,或受国家粮食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饲料原料价格发生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营业成本,从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公司存货主要为原材料及消耗性生物资产。公司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是在养商品鸡、商品猪,其市场行情呈现周期性波动,存在因价格大幅下跌而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若未来由于政策影响、动物疫病、行业供求等因素导致养殖行业进入低谷期,黄羽肉鸡、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资产负债表日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则公司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公司到期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亏损。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公司黄羽肉鸡养殖业务面临的疫病主要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沙门氏菌病及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生猪养殖业务所面临的主要疫病是蓝耳病、猪瘟、传染性肠胃炎等。
动物疫病对于公司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包含三个方面:(1)疫病将导致鸡只、生猪养殖效率下降甚至死亡,直接导致公司产量下降,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2)疫情开始传播后,为控制疫情发展,公司需要增加防疫投入,包括应政府对疫区及周边规定区域实施强制疫苗接种、隔离甚至扑杀等防疫要求导致的支出或损失;(3)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将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需求萎缩,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甚至滞销,最终导致公司收入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若未来公司周边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发生较为严重的动物疫情,公司将面临疫情扩散所带来的的产量及销售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甚至产生亏损的风险。同时,随着公司黄羽肉鸡及生猪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若因应激反应、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种鸡和种猪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死亡数量增加,将使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失增加,进而导致公司当期经营业绩受到影响。
当前公司黄羽鸡和生猪养殖业务分布横跨多个省份,如果部分养殖场所遭遇洪水、冰雪、酷暑等恶劣气候,公司的生物资产、养殖场所及生产设备有可能遭受损失,直接或间接导致公司产出降低、蒙受经济损失。同时,若国内主要粮食产区遭受自然灾害,公司饲料生产所需玉米、小麦、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也有可能出现上涨,从而导致公司黄羽鸡、生猪及鹅养殖业务成本上升,最终也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商品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公司委托合作农户养殖商品鸡,公司统一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药品及养殖技术上的支持,农户按公司养殖要求接受饲料供应、防疫、技术指导等,出栏后由公司回收进行统一销售,并按照公司结算与补贴政策计算农户养殖收入。公司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与合作农户管理制度,但随着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养殖规模的扩大,公司人员规模和合作农户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在合作农户管理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及合作农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和产品质量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重视,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监管与处罚力度也在逐渐加大。食品安全要求公司从饲料生产、禽畜养殖等多个环节进行保障。如果未来国家进一步提高相关标准要求,则公司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各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投入,最后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另外,公司一旦出现产品质量检测或农户管理不到位,并最终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公司品牌及产品销售将受到直接影响。
公司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产生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废弃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增强,国家和各地政府未来将可能颁布新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公司生产规模扩大,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挑战。公司已经制定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在项目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但仍不排除因操作失误或偶然性生态环境事故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而被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处罚的风险。
1、公司将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加强育种攻关、饲料科学技术创新、饲养技术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优化等高科技创新和应用,继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公司将继续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即向上游的育种科技延伸、向下游的屠宰和食品加工行业发展,以降低成本、平滑市场周期带来的利润波动、更好地把控质量标准,亦是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3、公司将继续稳健发展养猪产业,通过“双轮驱动”平滑行业周期性风险;依托异地扩张战略,拓展经营区域,分散市场风险。
4、公司将继续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对合作农户的考察和培训,明确公司与合作农户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以杜绝农户违规行为;通过健全的考核制度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员工的责任心;
5、公司将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转移和分散自然灾害和动物疫病风险。
6、公司将继续完善源头质量把控、生产过程监督和上市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加强互联网+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可追溯。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产品质量安全内控管理,构建了全方位的采样、检测、监督管理体系,包括上市前分批检测、上市中飞行检查、终端销售市场产品质量检测与跟踪等,保证出厂产品的食品安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 上一篇: 金正恩视察鱼饲料厂 称腥味让头脑清晰
- 下一篇: 江苏现养鹅诈骗产业链 受害者:跟莆田系骗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