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nhx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台风_台风是啥意思-天气网天气百科_开云app官网入口-kaiyun官方安卓网站-kaiyun登录官网
kaiyun登录官网

新闻动态

开云app官网入口 开云app官网入口

0716-8413588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枣林铺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台风_台风是啥意思-天气网天气百科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typhoon)。在台湾、日本等地,则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和台风)皆称为台风。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泛指包括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和台风等所有在北太平洋西部出现的热带气旋。据美国军方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统计1959年至2004年间西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的个数与月份,平均每年有17.7个台风生成,出现最多台风的月分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科学家曾估算,一个中等强度的台风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上百个氢弹、或10亿吨黄色炸药所释放能量的总和。据统计,从1947年至1980年全球十种主要自然灾害中,由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为49.9万人,占全球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41%,比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45万人)还多。

  希腊神话中一位泰坦神的名字为提丰或又译堤福俄斯,象征风暴的妖魔巨人。该词在希腊语中义为“暴风”或“冒烟者”。堤丰也象征恶风。《神谱》说它战败后,从身上生出无数股狂台,专门滋害往来的海船。这个希腊词到波斯变为?????(Tuf?n),特指印度洋的风暴,到了英语里便成了Typhoon。中文台风一词的由来,有的人觉得来自台湾的“台”,也有说就是Typhoon的音译。但据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可见今日的“台风”一词,源出彼时的“台”字。仅此一字,不太可能是音译typhoon。又有说该词源于粤语“大风”者,因为粤语中“大风”发音为“taifong”,传至英语成typhoon,再译回普通话成“台风”;或源自闽南语“风筛”。迄今无定论。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上升,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比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32.6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在夏季我们大多受到太平洋高气压影响,吹着多半是偏南的风,风力微弱,当台风接近时,最外围环流首先会到达,此时影响台湾地区的风向就会由原先的偏南风转为偏北风,而且在台风外围因有下沉气流的关系,因此在台风来临前两至三天能见度往往会变得很好,远方的山啦树啦都能清楚的看出。另外台风来临之前最外围下沉气流区会先行到达,对午后流云包不易发展雷雨就会停止,夏季若到山区登山数天时发生此现状更应提高警觉。

  台风来临前两、三日由于吹起偏北风,海陆风的情况会变的不明显,而在台风要来袭前两三天,太阳下山没入地平线时在西方地平线下会发出数条红、蓝相间的放射状光芒,这种现象称之为反暮光。

  在云层部分:当高空出现卷云,且慢慢增厚为卷层云,云层逐渐降低,这就表示某一地台风正在接近,台风若逐渐靠近,则骤雨忽下忽停且频率慢慢的升高,这也表示台风距离台湾很近即将侵袭台湾,此时若还在山区要尽速下山。

  而就海边而言:夏季风力很微弱海浪也很小,若远处有台风接近,台风所引发的长浪便会先行传到海边,在东部沿海地区夏季出现台风接近时经常可见长浪,因此绝对不能靠近海边观浪以免危险。

  在台风将到的前2、3天,可以由若干现象来研判台风正逐渐接近中,具体如下:

  (1)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2)雷雨停止:台湾夏季,山地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发生,如雷雨突然停止,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接近中。

  (3)能见度良好:台风来临前2、3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将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5)长浪:台湾近海,因夏季风力温和,海浪亦较平稳,但远处有台风时,波浪将趋汹涌,渐次传至台湾沿海,而有长浪现象。东部沿海一带居民,都有此种经验。

  (6)海鸣:台风渐接近,长浪亦渐大渐高且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东部沿岸亦常可闻,之后约3小时后台风就会来临。

  (7)骤雨忽停忽落: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这也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8)风向转变:台湾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但如转变为东北风时,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9)特殊晚霞:台风来袭前1、2日,当日落时,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发出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发射至天顶再收歛于东方与太阳对称之处,此种现象称为反暮光。

  (10)气压降低: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显示将进入台风边缘了。

  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也即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即风力8-9级。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即风力为6-7级。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4、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4、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5、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3、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挪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挪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所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移动路径基本上沿副热带高压外缘,自东向西移动。但受众多因素影响,移动路径又很复杂。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路径分为三条:

  ①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在我国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

  ②西北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挪动,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江浙或浙闽一带登陆。

  ③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挪动,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按其结构和带来的天气,分为台风眼、涡旋风雨区、外围大风区三部分,从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排列。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直径约5~10公里。

  台风眼内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睛朗,风平浪静。台风眼外侧为涡旋风雨区,这里盛行强烈的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浓厚的云层,出现,风力常常在12级以上,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区域。

  再向外为外围大风区,风速向外减小,风力通常在6级以上。台风过境常常带来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

  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正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位于眼壁之中。另外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今年来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从能量上台风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今年来有人还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1、警惕台风动向,注意收听、收看新闻媒体报道或通过气象咨询电话、气象网站等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3、台风光临的时候,易发生一些大型广告牌掉落、树木被刮倒、电线杆倒地的事情,台风来时最好尽可能的避免外出。

  4、不得已需外出作业的人员在避风避雨时要选择安全地带,小心“飞”来横祸。在野外主要小心公路塌方、树倒枝折等危险。

  5、台风天气会令到路面出现积水、地滑,这一些都会影响开车或者汽车,引发意外事故。所以司机开车一定要放慢速度,骑车的朋友在恶劣天气下最优选择步行、乘坐公交车。

  1、出行方面:公路交通应尽量避开风雨集中的时段驾车出行,道路限行或封路等情况会影响出行计划,同时道路道路积水后行车容易让积水进入发动机,引起发动机损坏。航空出行:请尽可能地选择铁路交通等出行方式,强风雨天气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的航班延误和取消。

  2、公共设施:须做好危房等的加固工作,在强风和骤雨到来的时候,人员需转移到安全地区,以免因房屋倒塌引起大量伤亡(在麦莎台风影响期间,房屋倒塌是致使人员伤亡的一个很大诱因)要做好在建工程脚手架、户外广告、高空设施以及各类危房加固。棚架、招牌、霓虹灯、吊机等悬空、高空设施要做加固,并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居民群众应把门窗捆紧拴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江河大堤需提前做好加固工作。

  4、农业方面: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抢收成熟的水稻、瓜果等农作物,对易倒作物要进行保护,保证基本农产品供应。水产养殖:提前加固养殖大棚,仓库用房就经过加固防漏,避免台风造成饲料淋雨霉变

  5、观潮活动:请大潮爱好者在台风正面影响期间,尽量不去海边观潮,以免巨浪、狂风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6、水上作业: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7、人员转移:在台风来临时,沿海及河流地势低洼区人员需转移到安全地区。9711号台风“温妮”影响江苏时,长江水位上涨,江苏境内几乎全线突破警戒水位,内河低洼地区及沿海地区有20万人被洪水围困。

  8、电力方面:优化电力调度,合理的安排发电厂设备、电网设备的检修计划;提前试验应急发电车等应急装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台风“桑美”登陆后,给浙江、福建地区电网带来非常大破坏。华东全网共出现四回五百千伏线路跳闸,六回二百二十千伏线路跳闸,三十二回一百一十千伏线路跳闸,浙江、福建各有一座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全停。温州的苍南、泰顺、平阳三个县较大范围停电。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由于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也许会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和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中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最高记录是5个同时存在,这也是全球的记录,美国军方于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战习惯对热带气旋给予名字,方便识别。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从1947年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非正式地采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已自行为区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4位数字编号,编号首2位为年份,后2位为该年顺序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气旋。而美国海军则为整个西北太平洋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两位数字编号,其后并改成两位元数字加上英文字母w。

  为减少混乱,日本在1981年获委托为每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内的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国际编号,但容许别的地方继续自行给予编号。自此,在大部分国际发布中,发布机构会把国际编号放在括号内(JTWC除外)。但是,各气象机构有时对热带气旋的编号会有差别,还在于其对热带气旋强度的评估不一样。例如在2006年风季,中国气象局曾对一个未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风暴(中国气象局的0614)编号,因此在余下的风季,前者的编号都比后者的多出一个。

  由2000年开始,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英语:WMOTyphoonCommittee)制订。共有五份命名表分别由14个委员国各提供两个名字组成,名字会由所提供国家的英文国名顺序使用。不同于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循环使用(即用完140个后名称,回到首个重新开始)。日本气象厅会同时根据这一套新名单为这些热带气旋命名。这些名字及编号除了用于为国际航空及航海界发放的预测和警报外,亦是向国际媒体发放热带气旋消息时采用的规范名称。

  在中国大陆与台湾,气象机构会为热带气旋的外文名就其发音和意义翻译。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会商议一致的翻译,但由于实际管辖、有效统治台湾地区的中华民国政府并非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委员,因此未跟随前者译名而自行翻译这些名字。

  当热带气旋在某地区导致非常严重破坏,该地区可要求将其退役。为该热带气旋起名的国家会再提一个名字作替补。例如中国大陆及香港会由市民提名,再选出若干优胜名字,提交世界气象组织确认选择其中一个名字。

  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此前,中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假如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更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假如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带也就不复存在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而将出现灭绝,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

  其一,随着全球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加上陆地上有限的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性水荒已日趋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却为人类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台风给副热带高压开了“减压阀”,有时能引来北方冷空气 。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假如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能量巨大的台风在形成及运行时,借助闪电等作用,可以击碎水分子长链,形成具有活性的短链水分子。而地球上的生物在吸入这些短链水分子后,可增添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地球生态持久发展下去。

  其五,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的东西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2006年的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

  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

  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马利安那群岛、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损失。

  2006年的16号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律宾、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亿美元的损失。

  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之大无法估计。

  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给中国华东地区造成大损失。

  2005年的19号超强台风“龙王”(Longwang),给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造成大风大雨,并造成一定人员受伤或死亡。

  2004年的8号台风“婷婷”(Tingting),造成日本南鸟岛3人死亡,多人受伤,并造成一定自然灾害。

  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Rainne),造成中国东部沿海大的人员伤亡。

  2003年的7号超强台风“伊布都”(Imouto),造成菲律宾,华南大的人员伤亡。

  2003年的13号强台风“杜鹃”(Dujuan),给中国华南地区造成重大灾害和财产损失。

  2003年的14号超强台风“鸣蝉”(Mamei),造成韩国150多人丧生。

  2002年的6号强台风“查特安”(Chataan),登陆日本关东平原造成多人丧生和严重的损失。

  2002年的26号台风“凤仙”(Pongsona),造成关岛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1年的26号热带风暴“画眉”(Vamei),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它是最靠近赤道的台风,所以除名。

  台风造成灾害的严重性、多发性已为世人所瞩目,很早以来各有关国家的海洋气象科学家们就着手于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近代最早的台风预报可追溯到18世纪初叶,在天气图诞生时,就开始了台风的预报。目前利用天气图方法仍是预报台风的主要方法之一。

  台风发生在热带海域,对台风的监测工作是很困难的,除设在少数热带海岛上的观测站能实测到一些台风资料外,大都依靠航行在世界各大洋航线上的各国商船开展义务观测得到的,这些商船的航线大都相对固定,在台风发生区里的航线是更稀少了,同时在台风来临之前,正在台风附近航行的商船,都会提前规避,免遭台风的袭击,这样也就丧失了获取台风资料的极好机会。1930年美国军方曾派海岸警备队的舰船开赴台风发生区进行实测,终难避免台风灾害带来的厄运,以船毁人亡而告终。1943年7月27日美国开始首次利用飞机观测台风获成功,并从1945年起,对太平洋的台风实施正式的飞机观测,一直延续至今,取得很大成功。

  目前用气象卫星获取的云图分析台风位置和移动路径已取得实用性的结果,但是在台风发展初期和后期减弱阶段,因台风眼的削弱和消失,往往很难从云图中严密监视台风的动向,给准确预报台风带来一定困难。为此藉用飞机观测资料来弥补云图的不足,仍不失为一种优选方法,所以用飞机观测台风有其独特的作用。

  飞机观测台风时,飞近台风眼一般要下降到3000米(相当于700百帕层)的高度,并相继离台风眼每50公里处投放探空仪,对台风眼实施立体观测,这样的作业反复进行三次。选择这个高度飞行对观测台风最有利,也是飞越台风眼比较安全的一个高度,因为3000米高度是台风流入层的顶部,相对来讲这个高度的对流作用要比下层小些,但对初期发展的台风,或后期削弱的台风来讲,由于台风眼的不明显,飞机一半药下降到300米的高度进行作业较为合适。

  中国的台风预报是由设在北京的国家气象中心,以及遍布全国沿海省市县各级气象台站和海洋台站建立的预报服务网络进行的,它们依据地面监测网、高空气象探测网、气象雷达探测网、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海洋监测网络以及国际间气象资料交换系统获得的实况资料,做多元化的分析处理后发布台风的预报和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