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笔写字这事,175医院儿科主任蔡少华也颇有感受。自上世纪80年代从医以来,蔡主任坚持每天写字,一根笔芯两天不到就能写完。虽然现在很多病例都改由电脑录入,但蔡主任认为手写更快,边听病人叙述边记录,更容易记住。用电脑录入不仅容易遗漏,而且重点还不突出。
蔡少华主任说,之所以提倡勤动手动脑,是因为大脑犹如一部机器,长期不用会生锈。动手训练是提升大脑综合功能的一种方式,经常使用电子科技类产品,使很多人养成认字只记住形的坏习惯,一笔一画的先后顺序都不知道,字的结构是怎么来的,也就更不知道了。
昨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漳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漳州市龙文区书协副主席林文全先生,也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为何需要书写,以及书写的好处。
“书法有助于培养严谨性、耐力和毅力,树立浩然正气!”林文全先生指出,中国的汉字源于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方法,具有其他几个国家所不能够比拟的内涵,堪称一种神奇的艺术。汉字作为国粹,书写汉字理应成为对汉文化继承的一种表现,而教育和社会的重视显得很关键。
可是怎么样才可以练得一手好字,不再羞于书写?林文全书法家提出,写好字实际上并不难,先培养书写兴趣,其次,每天只要抽出半小时至一小时加以练习,平日里学着鉴赏优秀字体,都能有助于书写能力的提高。
“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70%的人没有写对;“邋遢”一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为零
这些尴尬的场景,在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里可不少见。如果你也在电视机前跟着书写,相信有一些时候,真会被自己书写能力的退化吓到。
据《光明日报》报道,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江蓝生看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其创意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1/4的时间用在外语的学习上。一些博士生导师也反映:能写出文从字顺、逻辑清通论文的硕士、博士并不多,更别提错别字问题了。
手写能力对汉字具有特别的意义,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给出了非常生动的解释:“汉字有这么个特点,你光看着它,它没有亲和力。你只有自己动手写,它才有亲和力。你一写字,它就到你身边来了。”(海都见习邦邦 吴芳 海都邦邦 黄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