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登录官网

产品展示

开云app官网入口 开云app官网入口

0716-8413588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枣林铺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展示

储备干部“储备”多久能扶正? 职位太虚离职率高

  近期,中山部分大中专院校先后举办了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招贤。记者在现场看到,招聘数量最多的就是储备干部、外贸人才、电话销售等几个职位。然而,对于储备干部,不少应届毕业生颇感困惑,这一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究竟是什么,储备干部究竟能不能转为管理干部,“储备”多久才能顺利转正?

  目前正是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各类专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接踵而至,在诸多应聘职位中,储备干部、外贸人才等职位需求人数最多。对于诸多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坝工不易,当工人他们又觉得吃亏了,“储备干部”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文科类毕业生,对于一些相对大型的公司可以提供的储备干部职位,他们都乐于投上一份简历去碰一下运气。在不久前中山学院举行的珠三角九市招聘会上,在一家中山较为知名的企业摊位前,该公司仅招聘储备干部及外贸跟单员,但是众多的毕业生却蜂拥而至,排了两列长长的队伍。

  正在排队等待面试的应届毕业生小徐和记者说,大家之所以都往这里排队,一是冲着企业的名气,二是出于“干部”二字的分量,“对我们管理类毕业生来说,简历大都会投向这一类行政管理岗位。有干部两个字,听着也踏实,似乎以后发展会相对好点。”

  尽管“储干”招聘火爆,但是不少求职者和记者说,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储备干部”都干些啥,这一职位的前景如何也不清楚。面对记者的提问,小徐犹豫地说,“‘储备干部’应该是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之后,就能转为基层管理职位吧。”

  今年7月大专毕业的小燕,应聘了市内某保险公司储备干部职位,入职之后,人事主管告诉她,要先锻炼几个月,根据她的工作上的能力和业绩再择时转为基层管理人员,而所谓的前期锻炼就是小燕向身边的亲友推销保单。将近三个月的锻炼,小燕收获甚小,而她和其他同事也渐渐混熟了,这才知道大家都是以“储备干部”的名义招进来的,而“干部”只是画给他们的一个饼而已,思索再三,小燕离开了这家公司。

  在日前中山学院举办的“11·28”九市校园招聘会校企总结会上,一名就业指导老师对此现象直言不讳,“现在的招聘会上,‘储备干部’这一职位不少,我们也有不少学生应聘这一职位,但是不少学生反映,到企业上班之后,‘储备干部’居然成了普通生产工,转正遥遥无期,经过几个月锻炼之后他们都选择了离岗,我想知道‘储备干部’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岗位,这中间是不是存在陷阱?”

  面对这位老师的质疑,一家灯饰公司的人事负责这个的人说,“企业为了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有中坚管理阶层和优秀的人才,除了外聘,企业逐渐重视自我造血,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这就是‘储备干部’”。但他同时表示,今年的用工市场出现了大起大落,供需极不平衡,也不排除部分企业因为用工紧张,而通过“储备干部”这一形式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招入公司,然后以“锻炼”的名义,让他们干普通生产工的活。

  熟悉人力资源工作的有关人士和记者说,“储备干部”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储备干部究竟能不能转为管理干部,“储备”多久才能够顺利转正,其实答案都是一个字———悬。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用工紧张,也有不少中小型企业通过“储备干部”的名义招聘普工,从而给“储备干部”的前景又蒙上一层阴影。而这种骗局,甚至很难界定是不是欺骗,因为弹性太大。

  中山卓立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陈日升表示,“储备干部”这一职位本身就是一个很虚的职务,也是一个很空的承诺,这个职务没有期限规定,3-6个月、1年、2年甚至5-10年,谁也说不准,因此在这种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储备干部流失率非常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储备干部”也许会出现的诸多陷阱,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陈锐敏提醒,若企业的规模偏小,招聘岗位单一但是招聘“储备干部”的人数却很多,那么学生就要提高警惕了,“这通常都是小企业在招聘普工时打出的幌子。”陈锐敏说,为此,他们一方面对推荐给学生就业的公司进行严格筛选,另一方面,逐步加强“校企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单位中就业,切实提高就业质量。

  中山市有关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也建议求职者,在面试“储备干部”等较虚职位时,一定要对应聘的企业有个大概的了解,一般来说,大规模的公司招聘一般都有相应的规划和程序,出现骗局的可能性较低,培养人才也有自己的一套,因此“储备干部”转正的几率相应会高一些,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求职者就一定要非常小心,在与企业签署协议时,要提前明确升格为干部的时间界限、考核标准等。

  南方日报记者刘红辉更精彩内容请进入教育频道【编辑:侯冬华】相关新闻·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